描述: 奋力脱贫攻坚,书写燕赵壮歌!...
12月5日下午,2019年第三期全省县(市、区)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在石家庄举行。这是会议现场。长城新媒体记者 庞晓玮 摄
长城网讯(记者胥文燕)12月5日,2019年第三期全省县(市、区)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在石家庄举行。会议指出,举全省之力坚决打好打赢脱贫防贫攻坚战,既坚决脱贫,又坚决防贫,形成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以实际行动和成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河北减贫36.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44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剩余13个贫困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前三季度45个国定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数字背后,艰辛可见一斑。
张北县“空心村”治理工作展板。 记者 吴新光 摄
啃硬骨头 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堡垒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河北太行山区以及张承坝上地区的10个深度贫困县、206个深度贫困村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区域,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7月18日,73岁的村民王登梅含泪告别了张北县大河镇北房子村这个让她不舍又伤心的地方,搬进了新居。2014年,因为一场大雪,导致出村困难,王登梅突发脑溢血的老伴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不幸过世。
北房子村距张北县城43公里,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冬季大雪封山后几乎与世隔绝。恶劣的自然环境让这个村的青壮年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村里278户713人,到2018年底只剩下66户168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99人,成为典型的空心村。
远看是村,近探无人。像北房子村一样,张北县辖366个行政村中,空心化率超过50%的村庄占到63.7%;常住人口不足30人的村庄占到19%;农村常住人口60岁以上占到70%以上。
因地制宜开展“空心村”治理,是张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破之题。
2018年8月,张北县全面启动了“空心村”治理各项工作。确立了易地新建、联村并建和就地整治三种治理模式。其中易地新建和联村并建的模式治理124个行政村,就地整治64个行政村。今年底,4204户9426人像王登梅一样乔迁新居,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333人。
深度贫困,在我省更多是受困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
今年11月20日,河北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涉及7市35县的10.2万户30.2万搬迁群众实现搬迁安置,其中贫困人口135882人,规划建设的406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交付使用,配套建设的632个扶贫产业园区(项目)已建成568个。
涞源县白石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福泽园社区。记者 郭甜肖 摄
“再也不用去五里地外的地方拉水了!”在涞源县白石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福泽园社区,邓山妞住的是一套75平方米的房子,自来水、燃气、电视、沙发一应俱全。
阜平山区学校的孩子们。 记者 刘潇 摄
坚持聚焦重点难点实施攻坚突破,全面提升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最近举行的2019年第三期全省县(市、区)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说,要全力抓好易地搬迁扶贫,同步推进水电气路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健全教育、医疗、养老综合服务站等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空心村”治理,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岗底村的苹果树上挂满果实。刘继东 摄
抓关键点 高质量推进产业就业科技扶贫
红苹果挂满枝头。今年,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又是一个丰收年。
9月29日,李保国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生前,李保国团队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身后,河北上下传承发扬李保国精神,让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深深扎根太行山区。
10月17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建设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孙建设教授(左)为果农讲解苹果采摘管理技术 记者 马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