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人物名片 贾茹,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镇故郡村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石家庄市助残模范代表、最美行唐人。 2018年,贾茹创办了石家庄市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园区...
人物名片
贾茹,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镇故郡村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石家庄市助残模范代表、“最美行唐人”。
2018年,贾茹创办了石家庄市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园区安置就业161人,其中残疾人108人,残疾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人。残疾人双创园在全县搭建了70个扶贫助残巧手坊,辐射带动4000余名残疾人、贫困群众实现居家就业。
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冯硕
几乎很难有人理解贾茹的这些“怪癖”——
她的一天从早上七点开始,下班时间定然是无法保证的,经常是前一秒还在办公室打电话为园区“找生意”,后一刻可能已经赶到园区的某个工区了。
她一日三餐很少定时吃,也不怎么喝水,员工甚至都没见过她的杯子。
“见过她特别累的时候吗?”面对记者的询问,园里的人不假思索地摆摆手,“没见过。”
她办事风风火火,是个“大嗓门”,一谈起她的“家人”却是满脸温情。
园里的人,年龄小的喊她“贾妈妈”,年龄稍大些的叫她“贾姐”,但他们都会谈起“善良”二字,也都是通过贾茹的“大爱仁心”获得了自我实现。
有这样的“头儿”是什么感觉?
“一方面你很佩服,感觉她真是了不起,永远不知疲惫。另一方面也会觉得有压力,和这么优秀的人一起共事,更需要咱撸起袖子干,可不能给咱贾姐扯后腿!”一位园区工作人员说。
“我想用我的名字给自己鼓鼓劲儿。我不是叫贾茹吗?假如我有更多的爱,假如我有更多的力气,我要让更多残疾人身体站起来、精神站起来!”贾茹这样说。
“母亲说,好人终会有好报”
在行唐县,贾茹算是个小有成就的企业家,有自己的工厂、商场和公司。但与这些名气相比,她走了20多年的扶贫助残路更为人称道。
“她从小就热心帮助残疾人,经常把家里的食物、衣服送给残疾人。”
“她是真厉害,也真不容易!为了一件事能一直坚持做20几年不求回报的,这恐怕也只有她了!”
“这也没啥,见到他们我就想帮一把,尽自己的一份力吧!”初见贾茹,她那一头酒红色的干练短发和说起话来的干脆利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贾茹小时候家境还算殷实,父母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卖部,放学闲暇时,小贾茹总是帮助家里把小卖部打理得井井有条。
“那个时候,我只要看到街头流浪乞讨的人,都会跑回家拿家里的好吃的送给别人,每每这样自己都有一种成就感。”回忆起小时候的“慷慨义气”,贾茹哈哈一笑。
“他们没少数落我。可是看我这样愿意帮助人家,也就默认了。”贾茹说,母亲总说好人终会有好报。
后来,她摆过地摊,卖过菜,开过超市,办过商场……生意越做越大,“慷慨义气”后的成就感也越来越浓!摆摊卖菜时,她到地里进菜,看到有残疾人或是岁数大的种菜人,都会悄悄地多给人家钱;2007年在行唐办新天地商场,第一件事就是雇用残疾妇女;2013创办昊腾大型爱心工程“军霞工厂直营库房”,为360多名贫困妇女和残疾人亲属提供了就业机会……
“也没想那么多,就想自己干点事,我觉得越有能力,能帮助的人就越多。”贾茹说。
“只要让我干,肯定干到底”
就业、扶贫,这两个饱含力度和温度的热词,对于残疾人群体而言,却增添了许多难度。农村残疾人,尤其是农村贫困残疾人,贫困程度更深、扶贫难度更大、返贫率更高。
扶贫助残的道路,贾茹走了20多年。多年和困难群体打交道,贾茹对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看到困难就想帮一把,因为这个“想帮一把”她才能想出各种帮扶的办法。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贾茹萌生了创办双创园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