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再来一份小龙虾!”
“得嘞!”
临近零点的深夜,是北京簋街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记者刚一走出地铁站,就被街边麻辣鲜香的气味儿撞了个满怀;街面上,标志性的红灯笼点缀着夜色,几乎每个馆子门前都坐满了等待的食客。
如今,夜生活已渐渐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商务部一份关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晚上18到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夜经济俨然已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济南等地出台相关政策举措,激发夜间经济新动能。那么,各地的夜经济中,都有什么业态?蕴含着哪些特色?当地百姓的接受度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人民网记者走访多地进行了解。
告别“冬眠”,北方涌现更多“不夜城”
夜晚的石家庄勒泰中心庄里街人头攒动(石家庄市商务局供图)
“石家庄的变化太大了。”自2000年来石家庄上大学后就一直定居于此的陈庆雷,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夜生活的变化。“刚来的时候,一到晚上,除了几条大路上有路灯,其他地方都黑乎乎的,跟郊区没啥区别。现在你再看,晚上灯火辉煌,有大城市的样子了。”谈起如今石家庄的夜,陈庆雷的语气透着骄傲。
改变源于2010年石家庄启动的夜经济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石家庄已形成23条经营相对规范、风格不同的商业街区,夜间活动也更加丰富了。用90后石家庄姑娘张楠的话说,她每天生活最美好的时刻,就是夜晚和朋友一起逛逛街,吃点小吃,看看电影。
“晚上九点刚过,路边商铺就纷纷打烊,公交也早早迎来末班车”曾经是不少北方城市夜晚的真实写照。今年一份商业机构的“夜经济”报告显示,在全国夜间消费最活跃的10个城市中,南方城市占据9席,北方城市仅有北京上榜。不过,和石家庄类似,诸多北方城市已在慢慢补回“夜经济”这一课。
长春桂林路商圈已成为“网红”小吃“打卡地”(李洋 摄)
晚上七点,长春桂林路商圈人流密集,爆肚、烤串、奶茶等小吃档口前排起了长队。与白天的冷清相比,夜晚的桂林路显得“年轻”了。如今,长春的夜晚已不再是单一的“撸串”喝啤酒,边逛街边吃点“网红”小吃,成为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北京华熙LIVE特色商街(海淀区委宣传部供图)
美食并不是“夜生活”的全部。晚上九点多,北京华熙LIVE特色商街音乐餐吧的驻唱歌手拨动着手中的吉他,为“深夜食堂”的食客们添了一道视听“大菜”。在HI-PARK篮球公园,室外夜赛正打得火热。酷爱篮球的俊海每周五晚上都要约上兄弟们到篮球公园来组局打全场。“多晚都有人打球,基本上打到这儿关灯才走。”他说,“我在这儿结交了许多好兄弟,我们建了自己的微信群,除了篮球,私底下也成为很好的朋友。”
除了各式商圈,24小时便利店也成为人们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家小区门前的便利店,半夜都能买到热乎乎的包子、玉米、关东煮,对经常上夜班的人来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家住太原和平北路的赵女士在医院工作,凌晨下夜班是常态。过去回家饿了只能自己煮碗挂面、蒸个蛋羹,现在,她随时随地都能在便利店里买到自己喜欢的吃食。
夜市升级换代,多地主打“文旅特色牌”
在部分北方城市努力培育夜经济的同时,重庆、长沙、武汉等夜经济发展较早的城市,正升级换代,将“文化范儿”整合进夜经济中。
重庆江北区九街,夜市悄然启幕(邹乐 摄)
趁着周末,家住重庆九龙坡区的汪雪岚特意与朋友一起约到九街,在花园夜市中逛一逛。在她看来,近几年重庆夜经济业态的变化十分明显,“以前都是餐饮、娱乐为主,其实久了也会有点腻,觉得不如在家里休息一下,但现在不一样了。”汪雪岚说,现在能玩、能参与的夜间项目越来越多,比如九街最近十分火爆的“街头沉浸式话剧”,上次自己路过时,还特别幸运地成为了其中一个角色,不经意间就从“路人”变成了“剧中人”。
热闹的长沙火宫殿(林洛頫 摄)